仅仅在这一角之上,狄仁杰清晰的看到上面逐渐浮现出两个字来。
“不良”
“这是什么意思啊?”李元芳扭过头问了问狄仁杰,狄仁杰看了看李元芳,两个人几乎是同时摇了摇头。
“把尸体放回去,不要让龙武卫发现我们动过了尸体!”狄仁杰说罢便将那一角的圣旨又收入怀中。
二人合力又将这尸体推回了水牢之中,连带着将水牢的门又关上,将它锁好。又四下望望,外面似乎也没响起脚步声,二人急急忙忙的跑出了假山之中,又趁着龙武卫回来之前,将身上的盔甲卸下来,扔在两个打昏的龙武卫身边。
狄仁杰与李元芳带好了面罩一路藏在阴影之中,才到了李元芳位于金吾卫大营的房中,二人又换好了官服,这才敢大摇大摆的走出宫门。
“看样子这圣旨上的两个字,只有裴承庆才能回答我们。”
狄仁杰从怀里拿出那一角的圣旨,此刻因为干了下来已经看不见上面的字了,狄仁杰与李元芳互相看看,二人竟同时叹了口气。
水牢之中的死囚,刺客、程勇、工部打造的机关与神兵宝剑、负责这件事的王络成、以及在一道密诏上仅剩下的密诏二字,链接着这一切的中心,很可能就是圣上不想让狄仁杰等人知道的秘密。
这案子,是越发的扑朔迷离了。
大理寺若是有一处绝不会有人打扰的地方,便是卷宗楼的暗室里。说是暗室倒也不是什么机关密室,只不过是卷宗楼顶楼的一方小房间,里面的模样就连狄仁杰这种整日泡在卷宗楼里的人也没有见过。
这一方小房间在外面看倒是能够看得出来,反而走进了卷宗到不容易发现上去的路,上去的阶梯藏在头顶的板子里,板子旁边有一根粗麻绳,轻轻向下拉一下这粗麻绳,板子一端落下来,连带着才会将阶梯也放下来。
这一间房,就连卷宗楼的主簿都没有这一间房子的钥匙,只有寺丞与大理寺卿有着进入这里的权力,只是这寺丞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,狄仁杰上任也一年有余了,竟从未见过这位大理寺寺丞,至于另一个能够打开这扇门的人,就是大理寺卿裴承庆了。
此刻狄仁杰与李元芳便坐在这卷宗楼的顶层,裴承庆坐在他们的对面,狄仁杰看不清裴承庆的神情,房间里连灯都没有点,只能依稀的看着人影形状。
这也是规矩,这里是大理寺的所有机密所在,不到灭顶之灾的那一天前,白天绝不可以进入此处,即便是晚上进来了,也不许点灯。这里存放着的,不仅仅是大理寺内部的机密,更有许多涉及江山社稷,皇家秘闻的案件,就连玄武门之变的真正始末,都存放其中。
“狄仁杰,这桩案子,你当真还要往下查?”裴承庆又问了一句狄仁杰。
“没错,人命关天。”
“若我以大理寺卿的身份命令你不许再查呢?”裴承庆的声音很轻,但却充满了威严。
狄仁杰没有立即回答,裴承庆的口气让他倍感压力,即便是极乐楼一案涉及到了萧淑妃背后的萧家的时候,裴承庆都从未用这样的语气说话。哪怕狄仁杰此刻根本看不清裴承庆的神情,但他也能想象的到,那一定不是张好看的脸。
他又沉默了一会儿,才回答了裴少卿的问题。
“倘若大人勒令下官不得继续追查此案,臣只好阳奉阴违。”
裴承庆许久都没有在吭声,狄仁杰端坐在他的对面,揣测着裴承庆的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,李元芳在一旁坐着身子都有些歪斜,开始摇摇晃晃起来,他知道李元芳是困了。裴承庆依旧没有出声,狄仁杰的脑袋里忍不住开始回想起这一幕发生前,裴承庆的脸色。
他们二人从水牢回到大理寺的时候,和裴承庆撞了个正着,裴承庆光是看了一眼二人,便知道他们必然是忤逆了圣上的意思,本就有些不悦,却没料到狄仁杰还撞了上去,直接问道裴承庆‘不良’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这两个字刚从狄仁杰的口中说出来,他便能清楚的看到裴承庆的脸上露出了惊骇的神色,打那时候开始,裴承庆便始终铁青着脸,一言不发的将二人带到了这间房狄仁杰从未来过的卷宗楼暗室之中。
“哪怕是要掉脑袋?”裴承庆沉默许久,终于问了一句。
“哪怕是要掉脑袋。”
“你也是一样吗?”黑暗中狄仁杰看到裴承庆扭了扭头,看向了李元芳。
狄仁杰手在桌下碰了一下已经有些昏昏欲睡的李元芳,李元芳眼睛一瞪,坐直了身子,这才注意到裴承庆。
“啊!我啊?那当初我还是个捕快,他还是个草民,就说好的共进退,裴大人,您就别问了吧。”
“好你们两个啊,真是死都不怕了。”
裴承庆听得李元芳的大案,语气中带着无奈和些许的责怪,连连的摇着头。
“今天说的话,不许带出这间房。”
裴承庆说到一半停下,看了看狄仁杰和李元芳二人,二人接连点了点头,裴承庆才接着说了下去。
“先帝发动玄武门之变后,被立为太子,天策上将府和天策上将这一职便被废除了。但是天策上将府却没有改换门面,是因为里面还有一些昔日府中的家臣,他们在暗中继续替先皇卖命,先皇为他们创立了丽竟门,而且除了他们,也就只有先皇自己才知道。”
“那大人您?”狄仁杰话到一半,裴承庆伸出手来打断了狄仁杰。
“等我说完。”
“我本不知道有丽竟门这么个专属于先帝的组织,直到一桩案子。”
裴承庆说着,竟然在这小屋里点起了一盏昏黄的小灯,另一只手将一本卷宗放在了桌上,狄仁杰迅速探头看去,灯罩里的蜡烛又细又矮,几乎烧不了多久就会熄灭。
“若是熄灭了你还没看完,便就作罢了。”
狄仁杰点点头翻看卷宗,第一页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,丽竟门!
丽竟门脱身于天策上将府,原本就是从事暗中暗杀刺探等一些见不得光的人组成,直到先帝登基,这些人开始培养丽竟门的下一批接班人,因为其性质特殊,但凡是户部记录在案的都不可用。
于是这些人想出个办法来,他们从死牢之中,将那些极其危险却又武艺高强的死囚救出来。死囚在被宣判斩首的那一天开始,在户部的户籍就会被删掉,成为了不存在的人,而这些死囚中,被丽竟门看中的,便可以活下去,加入丽竟门。
而这种人,就被称作不良人。
丽竟门有多少不良人,没人知道,他们的身份没人知道,他们或许监视着某个功高盖主的大臣,或许暗中刺杀了某个意图谋反的贼子,但即便他们做了,也没人知道,于是丽竟门始终只是宫里的一段传闻罢了。
没人相信丽竟门真的存在,所有人都以为只不过是宫中,一个可怖的传说罢了。虽然偶有乱臣贼子死去,但是大理寺却什么也查不出来,只能从先帝模糊的态度里,隐约的感觉到丽竟门的不良人或许是真的。
大理寺越是深入的查下去,便越是能够捕捉到丽竟门的蛛丝马迹,尽管他们做事极其小心,但还是留下了细微的,可以追查到的痕迹。仅仅靠着每次一点点的踪迹,大理寺拼凑出了这么一本关于丽竟门的记录。